没有账号?| 马上注册
萝卜快跑上热搜后 上海加速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

雅雅的叶子 2024/7/17 5:10:38 331 0


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上了热搜之后,有“人工智能第一城”之称的上海也在同步加快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之路。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正式发布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首批四家企业拿到测试许可。
在相关测试许可落地之后,各家智驾企业将启动面向普通市民的无驾驶人智能网约车实地测试。这一测试将直接加速智能驾驶汽车的商业化之路。
实际上,近年来,上海不断支持相关产业链技术企业进行研发,并完善支持政策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试验场”。
早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4)上,上汽集团下属赛可智能无人驾驶Robotaxi首度对外开放,推出L4级主驾无人自动驾驶试乘体验。
首批共4家企业获批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除赛可智能外,还有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裹动科技有限公司(AutoX)、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他们均是目前国内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头部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许可的发放将直接将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牌照从“临时牌照”变身“长期牌照”,有效解决“临时牌照”有效期短,续期手续繁琐的“梗阻”痛点。
而4家头部企业拿到长期牌照,将会为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除前述在L4自动驾驶技术深耕多年的赛可智能外,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Apollo是国内最早进行智慧交通领域布局的企业。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综合得分较高。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综合得分较高,仅次于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和谷歌旗下的Waymo,二者均是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企业。
据上海裹动科技有限公司(AutoX)官微7月8日发文称,此前,该企业已经获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硅谷、杭州六大城市的无人驾驶许可,全球总无人驾驶区域超600+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在内,AutoX在此六个城市均进行大规模RoboTaxi部署,并在上海、深圳进行商业化运营,目前全球总自动驾驶运营域超3000+平方公里。
据2023年5月《新民晚报》报道,上海裹动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上海开展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出租车示范运营。乘客可以通过享道出行APP叫无人车,价格与现有的优享专车相近。
在硬件支撑方面,上海不断扩大自动驾驶车辆的试验范围,建设智慧道路,支持企业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多线路研发。
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将推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系统。研发人-车-路系统多粒度交互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控制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完善“跨芯片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平台”一体化感知通信装备的研发和产业链搭建,构建支撑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的区域道路交通5G运行环境,解决人工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混行难题,促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测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构建及推广。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超过800公里的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城市道路(含快速路),以及超过500个智慧路口,将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智能的行驶环境。
截至2024年,上海市已累计开放超过1000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成为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
此外,上海还发布了《智慧道路建设技术指南》,为智慧道路的有序建设和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考。
政府支持是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形成行业标准,引导相关企业有序开展技术研发,并为市场拓展指引方向。
202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具备L2级和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将超过70%,同时初步实现L4级及以上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商业化应用。该方案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政策支持下,上海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
这一体系囊括了技术研发、道路基础设施、监管体系、产业生态等各个层面,包括编制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引。
同时,上海还建立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评估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测试认证服务。
此外,上海还在中心城区试点运营自动驾驶公交,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化模式。这些公交线路连接了商业区、居民区和地铁站等重点区域,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
尽管上海已经开放了大量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并且在一些区域如嘉定和临港进行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点运营,但这些车辆仍处于示范运营阶段,而不是完全无人的商业化运行。
这意味着这些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仍有安全员或技术人员在车内进行监控和干预。
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在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零部件是否达到车规级标准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技术上的挑战。此外,相关的法规体系也尚未完全建立完善,有待监管部门与行业一道,在产品准入、安全评价、测试认证等方面,在制定标准体系共同努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